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共吴忠市委党务公开网 > 市委文件 > 正文
吴忠市委办公室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吴忠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3-07-04 16:07:00    来源:中共吴忠市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07-04 16:07:00

  吴忠市委办公室 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吴忠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工(农)业园区、直属事业单位,区属驻吴有关单位:

  《吴忠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和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吴忠市委员会办公室    

                                                                                              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日

  

吴忠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意见》(宁党办〔2022〕74号)精神,大力发展更加均衡、优质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全市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吴忠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发展更加均衡更为优质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数字化为牵引,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全市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优质,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多样化有特色,职业教育适应性明显增强。全市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和质量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以上,5个县(市、区)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盐池县、利通区、青铜峡市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教育综合实力全面提高,教育数字化水平处于全区前列,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全过程、人才培养各方面,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交流研修、示范巡讲、成果展示等活动,创建“三进”工作示范县2个、示范校10所、示范课100节。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红领巾宣讲团“线上巡礼、线下巡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各县<市、区>)

  2.提升思政工作育人成效。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加快推进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形成“一校一特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劳模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市级“同上一堂思政课”网络精品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各县<市、区>)

  3.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施青少年夯基育苗工程,在初中全面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开设“中华民族大团结”课程,在小学、高中和高校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深化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创建工程,组织开展互观互学活动,推动创建工作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到2027年,培育创建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25所。(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市、区>)

  4.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强化体育“教会、勤练、常赛”,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探索拓展体育项目,大力发展AI、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赋能的智慧体育,培育创建体育特色学校25所,使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支持艺术行业组织、专业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强化劳动教育实践,开足用好劳动教育课时,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培育创建自治区劳动教育示范学校60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个。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测制度,“一人一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资源,系统推进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将创新素养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向课后教育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家校协作,学校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持续发挥职能职责,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校建设。

  (二)大力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5.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推进普惠性资源扩容增效,各县(市、区)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新改扩建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5580个,重点补齐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板,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明显低于全市收费标准且近3年未调整的县(市、区)在2023年底前予以调整。推进科学保教,建立幼小协同机制,强化幼儿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性教育,深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场所建设托育服务机构。到2027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以上,5个县(市、区)实现自治区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目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卫健委,各县<市、区>)

  6.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新改扩建中小学25个,重点增加城镇学位供给,进一步保障学生就近入学需求。加大农村小规模学校扶持力度,稳妥撤并符合条件的规模不足100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持续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乡村相对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采取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委托托管、联动教研等方式,加强薄弱学校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普及应用,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做好城镇学校招生划片规划调整工作,多措并举化解择校热等问题。到2027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60%县(市、区)实现自治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评估认定,创建1-2个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各县<市、区>)

  7.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加强普通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普通高中校舍面积2万平方米。全面化解大班额。各县(市、区)实施普通高中高考综合改革项目,“一校一案”增加选课走班教室数量,补充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基础设施,满足高考综合改革需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发挥市级教研引导示范作用,以市域教研共同体开展新高考综合改革指导培训,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组织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作,按照教育厅帮扶名单,落实全市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工作。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监管工作,严格规范招生计划、招生方式和招生范围,防止县级普通高中学生生源过度流失。深化吴忠中学科技创新试点校培育,支持和鼓励各县(市、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培育自治区级特色高中5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各县<市、区>)

  8.推进特殊教育融合提质。迁建吴忠市特殊教育学校,整合资源,推动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发挥吴忠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入学评估鉴定作用,加大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力度。为接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建设资源教室,支持中小学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新建学校原则上达到无障碍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普通学校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服务能力。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进一步增加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机会。落实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及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经费保障。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在学校的推广使用。到2027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卫健委,残联,各县<市、区>)

  9.积极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完善职业教育布局。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在利通区新建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持各县(市、区)加大对中职学校投入力度,提升学生宿舍、教室、实习实训场所等校舍保障水平。实施中职学校“双优”计划,支持青铜峡市职业教育中心等4所中职学校努力发展,进入国家新一轮“双优”计划行列。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引企入教”改革,培育一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政策。建立产业牵引的专业体系,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各县(市、区)特色产业,优先发展滩羊和肉牛、清洁能源、葡萄酒、健康养老服务等市场需求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教育局、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税务局,各县<市、区>)

  (三)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0.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把师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和在职管理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大力宣扬师德楷模典型事迹,展现新时代人民教师风采。建设自治区级师德教育基地2个,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建立师德师风承诺、负面清单和失范通报警示制度,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人社局,各县<市、区>)

  11.培养一批办学治校能力突出的好校长。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党组织书记、校长选拔任用机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任职条件、专业标准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校长。将信息化领导能力作为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实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中小学校长任期为三至六年,任期内一般不调离、不交流。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评估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校(园)长开展挂职锻炼、跟岗实践等综合培训。实施名校(园)长梯队攀升计划,建立和完善校(园)长后备队伍遴选培养机制,储备一批中青年优秀校(园)长后备人选,逐步充实到校(园)长队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理念先进、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园)长队伍。到2027年,培养推荐骨干校(园)长100名、优秀校(园)长60名、名校(园)长12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各县<市、区>)

  12.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实施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优化教师学段、专业结构,建立以中青年为主体的优秀教师培养体系。落实基础教育教师精品高端培训计划,突出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新技术,开展5年一周期的中小学(幼儿园)全员轮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每年选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实地研修,带动教师素质能力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各县(市、区)教师智慧研修中心作用,创新开展教师智慧研修,助推教育教学创新。到2027年,遴选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县级600名、市级400名、自治区级200名,自治区教学名师40名,培养造就3-5名在全区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教师。(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

  13.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依法保障幼儿园聘用教师工资待遇,逐步实现同工同酬,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标准执行。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核增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逐步提高绩效工资水平,提高公办中职学校绩效工资水平,逐步调整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线的2.5倍。落实校(园)长津贴、班主任津贴和寄宿制学校绩效工资。加强优秀模范教师选树宣传,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和荣休制度,按照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规定,对特殊人才和作出特别贡献的集体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各县(市、区)在公交出行、挂号就诊、景区门票等方面给予教师优先优待。维护师道尊严,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文旅体广电局、卫健委,各县<市、区>)

  (四)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

  14.优化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建成市级教师智慧研修中心,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发展试点市工作,以“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为载体,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学习服务。推进教育专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校园网络提速升级,实现教育网络万兆到县(区)、千兆到桌面。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改善学校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公共设施。到2027年,数字教育基础条件达到全区领先水平,教育专网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培育建成自治区智慧校园示范校25所。(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工信局,各县<市、区>)

  15.推进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完善多主体参与、多渠道供给、多形式保障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宁夏教育云平台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遴选和建设,分学科建设专题资源库,研究建立学科知识图谱,实现资源智能推送、高效供给,支撑学生泛在化学习,探索建立全民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到2027年,全面形成具有县域特色、全区领先的数字资源服务生态,教育数字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打造200节以上全国一流的中小学精品课程,上线40门职业教育“金课”,基本建成以数字化为支撑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

  16.创新数字化教学示范应用。逐步为中小学生普及智能终端,人机协同开展以学定教全流程互动教学,支持教师利用教育大数据开展基于学情的精准化教学、数字化教研、个性化作业,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化规划最佳学习路径,开展自主学习,促进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到2027年,实现学校数字化环境下的个性化、规模化统一的优质均衡教育。(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

  17.构建教育数字治理新模式。依托宁夏教育大数据中心,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等核心数据库,建立教育数据要素采集、确权、流通、应用、安全机制,促进教育数据有序流动、开放共享,支撑教育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高效服务。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办学许可证、教师资格证、毕业证等常用证照电子化应用,教育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纳入市域治理大平台。推进教育督导数字化,实现精准评估和智能督导。到2027年,全市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区前列,成为展示吴忠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窗口。(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市、区>)

  (五)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8.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化清零向常态化清零转变。稳妥推进乡村相对集中办学,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确需保留的小规模学校。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制定考核办法,加强乡村学校管理,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开展“地方政府+职业学校+龙头企业+合作社+移民”培训试点,采取企业订单、职业学校列单、移民群众选单等方式,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高职业人才支撑,助推移民增收致富。(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

  19.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需求,支持中职学校对口专业发展。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重点支持吴忠市肉牛和滩羊、健康养老等专业发展融入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区级重点产业培养一批专业对口的基础教育人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市、区>)

  (六)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全市4所试点学校德育、综合素质等评价改革项目,强化结果运用,持续扩大试点项目学校范围。做好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评价、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学生德育评价、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改革工作。持续开展“十个不得,一个严禁”等事项清理工作,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人社局,各县<市、区>)

  21.扎实开展“县管校聘”改革。巩固提升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成果,完善县管人员编制、岗位设置、交流轮岗,校管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全员竞岗、岗变薪变、能上能下的用人新机制,通过科学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动态管理,推进县域学校师资均衡配置、结构合理,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编办,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各县<市、区>)

  22.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严格执行教育部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确保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不低于60%,并逐步提高比例。鼓励引导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贯彻落实全区中考改革精神,积极推进中考改革,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开展吴忠市学业水平分级监测试点工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要求。(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

  23.巩固拓展“双减”成果。充分利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强化校外培训智慧监管,实现培训机构全面纳入、预收费用全面监管、学生信息全面采集、日常监管全面使用、应急处置全面应用“5个100%”。推动校内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提高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水平,利用全国中小学管理服务平台落实课后服务信息化监督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课后服务经费按照标准收支到位。(责任单位:市“双减”工作协调推进小组成员单位)

  (七)统筹教育发展和安全

  24.筑牢校园政治安全铜墙铁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校园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研判,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安全宣传,实行学校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一事一报”制度,主办单位要加强关键环节审查。严格规范教材、教辅和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选用、审核、使用和评价程序,确保教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规范校园信息发布审核,加强师生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管理。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坚决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各县<市、区>)

  25.织密校园公共安全防护屏障。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消除问题隐患。完善预防学生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厘清各类水域的管理责任,加强部门联动进行重点防范值守。开展安全游泳教育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引导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大力推进市直属试点学校可拆装钢化游泳池项目建设。推进校园防欺凌综合治理,落实法治副校长牵头负责的训诫制度。加强校舍安全,每季度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整治。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质量和安全。加强医教协同联动,配齐配强校医,积极开展健康学校创建。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加强实验室与危险化学品安全、食堂管理规范化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健全中小学幼儿园内部纠纷矛盾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净化校园环境。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校园新冠病毒感染常态化防控工作,守护好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公安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支队,各县<市、区>)

  26.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健全各县(市、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学系统、职责明确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与公安联网、护学岗设置“4个100%”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校园“智慧应急”建设,提升校园安全“数”治和智治能力,让学校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公安局,各县<市、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各县(市、区)要把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措施、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抓紧抓实各项工作,每半年至少听取1次工作汇报,研究落实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包抓工作机制,加强工作调度,确保一抓到底。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市教育局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强化统筹调度,抓好工作落实。市委组织部要选优配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指导学校做好党建工作。市委政法委要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市委编办要做好学校教职工编制的统筹调配工作。市发改委要将教育高质量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教育项目列入相关工程项目专栏。市财政局要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只增不减。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要配合做好学校布局规划,统筹做好土地供给和学校建设工作。市人社局要依法落实教师待遇,为学校招聘教师提供支持。

  (三)加大政府保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结合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情况,调整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对重点、热点、难点事项给予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多措并举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完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强化督导考核。吴忠市将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成效纳入年度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将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作为各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督导,严格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将督导结果作为考核奖惩、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五)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各学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和经验做法。适时召开全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观摩推进会,推动形成互观互促、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各县(市、区)推进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典型经验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编辑】:
【来源】:中共吴忠市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