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吴忠市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正文
吴忠:为高质量发展夯筑人才之基
2022-07-25 10:09:00    来源:吴忠日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2-07-25 10:09:00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继续实施“引才聚才”工程,探索建立重点领域人才“举荐制”,健全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我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对未来5年我市人才工作作出专门部署,传递出我市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的强烈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紧扣创新驱动引才聚才,改革体制机制选才育才,优化创业环境用才留才,人才工作开放度显著提高,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显现,人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科技人才队伍培养 赋能高质量发展

  7月15日,走进宁夏吴忠仪表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一排排现代化机械设备呈现在眼前,工人们娴熟地操作着设备,他们面前的电脑显示屏格外引人注意。

  这一“小身躯”大能量的新技术,得益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司董事长马玉山及他带领的团队的研发。

  吴忠仪表是我国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公司的控制阀技术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成为我市工业化建设的典范。

  成育德在公司车间工作了15个年头,他手中的数字化测量工具,可将测出的数值直接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

  “自从使用这个检测系统以来,我们的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育德说,现在他的工作不仅包括生产,还包括检测自己做的产品,“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每一样产品都可追溯源头。”

  “通过数字化,我们已经让配套企业实现了增长方式转变,我们还将带动我市几十家小微企业参与到高端装备产业中,吸引更多的东部企业往吴忠集聚,最终形成配套完整、产业链清晰的装备制造基地,到时这些企业不但给吴忠仪表提供零部件,还可以向区外,甚至是国外提供零部件。”马玉山说。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以科技合作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培养实用型人才,以搭建交流平台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同时,我市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学科发展需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打造了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共有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12家。

  走进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9米跨度新建日光温室不仅有“高颜值”,更有“高智商”。这种下沉式大斜面智能玻璃温室,采用了新型“三重”墙体构造技术、相变材料和集热器技术,冬季可利用太阳能、顶风余热,向温室供暖,夏季可利用穿堂风、热压通风,实现温室降温。

  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于2001年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也是宁夏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目前,该园区已建立了一支区内外专家、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种养能手相结合的队伍,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在这样有着“科技范儿”的农业园区,还有很多科技技术,集成示范了水肥一体化智能装备应用技术,有机蔬菜生产数据跟踪技术等新技术示范12项。引进示范了适合园区气候环境条件的蔬菜品种20多个.......科技赋予了现代农业更多可能,成为农业新的发展方向。

  不仅我市的一些厂房车间,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也迎来院士“大咖”、专家人才等“朋友圈”,他们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智库”,支持我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资源禀赋与产业风口的有机结合。

  本土人才“香” 乡村振兴“活”

  7月15日,走进青铜峡市乐宝农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瓜大棚,只见绿色的藤蔓上缀满了油光碧绿的黄瓜,种植户吴立军正仔细查看黄瓜长势,想通过植株长相判断黄瓜是否正常生长。从一个种植“门外汉”到如今能够熟练掌握各项种植技术,吴立军认为这都得益于一个人的帮助。

  “种大棚以后,有冯总给指导怎样去打药、怎样去种植、怎样去育苗,这几年学了不少。”吴立军说。

  吴立军口中的“冯总”是该市乐宝农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大坝镇中滩村的法人科技特派员——冯补红。

  多年来,冯补红积极探索“中滩村农业种植发展模式”,自掏腰包持续开展品种、肥料筛选试验,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科技培训、新品种推广、技术示范指导。

  如今,他引进的“沙漠一号”“金花6号”西瓜新品种都已成为当地主要种植品种,带动了大坝镇以中滩、中庄、上滩为中心的万上路瓜菜产业带的发展壮大,合作社辐射带动当地农户150户,带动周边瓜菜种植面积10000亩左右,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370多人。

  像冯补红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在我市呈“遍地开花”的趋势。全市1016名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围绕产业发展,深入生产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成为当之无愧的创新创业领跑者。

  近年来,我市在尽力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更注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分类抓、抓基础,重点抓、抓重点,系统化推进本土人才培养,着力构建本土人才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激发本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在前段时间我市举办的葡萄酒产业人才培训班上,我从专家那里学到了很多病虫害防治方法,很及时,很到位,收获很深。”日前,已有15年酿酒种植经验的红寺堡区葡萄种植户邵兴俊说。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2期葡萄酒产业人才培训班,全市38家酒庄、种植基地的酿酒葡萄种植师、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个体种植户等87人参加了培训。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明星产区”区位优势,坚持抓基地、建酒庄、树品牌、拓市场,持续不断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7.6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酒庄达到45家,年产葡萄酒5.8万吨,销售额4.63亿元,葡萄酒产业已成为我市的一张“紫色名片”。

  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随着全市葡萄酒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酿酒葡萄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毛笑非介绍,我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切实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围绕葡萄酒、奶产业、绿色食品等6个重点特色产业和各行政村主导产业,确定了“6+N”农业产业人才精准培训的思路,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培训、乡镇兜底培训”的方式,着力提升各类乡村产业人才经营管理、专业生产和技能服务方面的能力素质,2022年全市已举办培训班214期,精准培训各类乡村产业人才1.5万余人。

  去年以来,我市立足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实施“人才+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加大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先后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教授、北方民族大学王金云教授等人才团队,针对葡萄栽培适宜温度、适合土壤湿度和病虫防治等问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一批葡萄酒产业种植加工、营销、经营管理中的难题。

  吴忠的发展,依靠人才;发展的吴忠,呼唤人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征程中,我市将以更有效的工作、更完善的制度、更广阔的舞台,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为吴忠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编辑】:
【来源】:吴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