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吴忠市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 > 正文
“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简报第8期
2022-09-20 15:18:00    来源:吴忠市委办公室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2-09-20 15:18:00
  市民政局筑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推动活动走深走实

  市住建局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精心打造宜居宜业丽乡村新画卷

  市民政局筑牢织密民生保障网

  推动活动走深走实

  “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民政局紧扣“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深入分析查找民生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兜住民生底线,切实把活动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务实举措。

  一是从“最困难”向“有困难”延伸,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加快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的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对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信息共享。与人社、住建、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定期通过数据信息比对等方式核实登记失业人员、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及扶贫监测易返贫致贫人口等基础信息,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定期走访摸排。极组织动员村(居)委会、驻村干部、社会救助协理员,通过走访摸排、电话沟通等方式,全面了解辖区内困难群众生活状况,重点关注失业生活困难人员、未就业生活困难大学生、因疫因病生活困难群众等群体,及时掌握救助需求、跟进实施救助帮扶。1-8,全市共对19400人次因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及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临时陷入困境的人员给予临时救助,发放生活补贴3217万元。加强政策宣传。以“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为切入点,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对未纳入兜底保障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群”及重点残疾人、重病患者等人群,精准推送社会救助政策宣传讯息,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社会救助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二是从“解决好”向“保障好”前行,稳步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与专项救助、关爱帮扶等政策衔接,制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备用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规范各项救助审核确认流程,推动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审核确认工作更加精准、规范、高效、温暖、便捷,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方向、受助更及时。提升救助标准。制定分类分档保障标准,及时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650元、年人均5520元。严格落实城乡特困和临时救助标准与城乡低保标准挂钩机制,城乡特困供养标准按照城乡低保月标准1.3倍执行,个人对象、急难型家庭、支出型家庭三种类型临时救助分别按照不低于城市低保月标准1.5倍、2倍和3倍执行。1-8份,共对11.28万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对象发放救助补助资金4.45亿元。加大送温暖力度。持续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救助活动,为10.32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体累计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6191万元。争取自治区民政厅支持资金26万元,为1300户生活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发放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协调市财政480万元,利用中秋等重大节假日,对1800户特困群众、980名困难残疾人进行救助慰问。

  三是从“需求端”向“供给侧”发力,大力发展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以“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为牵引,深化供给侧改革,在市、县两级建设一批民政服务设施,逐步消除民政社会服务机构区域和城乡布局盲区。聚焦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积极探索“一核引领”“三治融合”“五社联动”的基层治理实践路径,围绕社区治理10类31项任务清单、抓好社区“六增六提”和“11项微政策”,持续推进“新时代新社区新社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帮助社区解决民生大事和发展难题4200余件。持续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社区服务大联动”等为民服务行动,清理社区证明99项、对外挂牌98项、上墙制度131项,切实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搭建“社区、网格、楼宇、单元”四级议事平台,发挥楼栋红管家作用,通过庭院会、板凳会、议事亭等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协商活动近1300次,参与协商2.2万余人次,吴忠市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在中国社区报专版刊登。聚焦“五社联动”服务社会关切。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骨干、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优化基层公共服务。全市登记注册社会组织841个、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1632个,5县(市、区)全部建成县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48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部挂牌运行。开展为老为小、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平安综治、法律援助、卫生健康等各类专业化及志愿服务活动2.1万余场次,争取资金实施社会工作、公益创投等项目121个。聚焦项目建设服务特殊群体。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吴忠市精神卫生康复中心项目建设,优先用于特困供养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城乡低收入人群及复转军人等群体中的精神患者救治,目前已完成项目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水电暖的安装。实施吴忠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对1400名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信息化改造,开展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康复、巡访关爱等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共计14400余人次,有效提高困难老年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市住建局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精心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

  住建局聚焦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打造塞上乡村乐园”的目标任务,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改造提升等方式,推进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力绘就日新月异的发展画卷、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安居乐业的民生画卷,推进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激活发展引擎,推动乡村振兴。7个重点镇项目建设为牵引,坚持集聚协调、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原则,聘请区内外专家,充分挖掘区位优势,细化完善规划编制,加快促进产镇融合发展。持续强化产业带动,成功引进宁夏长燃低碳智慧现代物流园建设项目,结合红色旅游实施红军西征纪念碑生态绿化和古城墙保护修复项目,将小城镇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截至目前,围绕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产业类项目培育、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等建设项目全市7个重点镇已累计实施项目92个,完成投资53.9亿元,6个村庄被推荐参评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二是加快短板补齐,提升宜居品质。将美丽村庄建设标准主动嵌入村庄整治规划中,区分不同类型和层次,尊重差异,因地制宜谋划设计,充分体现生态性、特色性、地域性,做到“一镇一品、一村一景”。统筹整合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工业、文旅等项目,建立健全月进度报表和季度督导工作制度,分类别、分产业、分地域建立项目库,采取“工作清单”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57亿元。通过整合重点小城镇、美丽村庄和农村抗震宜居农房改造等项目,推动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和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延伸,把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景观营造和机制培育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拆、堵、清、绿、平”等综合措施,实施沟、渠、路、林清脏去污和改造提升工程,建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三是对标精准发力,擦亮环境名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深度挖掘适宜干旱寒冷地区改厕技术,全市累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其中川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2%,山区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围绕“五清一绿一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用水、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堆肥发酵等处理方式,示范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达标排放、全量还田等技术模式,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8.9%。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分类治理模式,基本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累计向自治区推选示范村59

  四是聚焦民生改善,厚植宜居底色。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机制,按照新增危窑危房即增即改、动态清零,唯一住房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愿改尽改、能改快改原则,通过“一申请二公示三鉴定四承诺制”,明确农村危窑危房改造流程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六类”重点对象,采取加固改造、原址翻建、异地迁建、房屋置换等方式,对鉴定为C级农房实施加固改造,D级以翻建为主实施改造,累计排查农房22万余户、改造危窑危房6万余户、改造抗震宜居农房7049户,有效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结合农村自建房排查,共排查农村自建房约27.1万栋,已消除安全隐患3548栋,正在实施消除安全隐患107栋。纵深推进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综合运用太阳能+、生物质等技术,全力推进农村冬季取暖“煤改电”“煤改气”,目前已累计完成改造近2万户,有力推进居民生活品质和大气污染防治“双提升”。

【编辑】:
【来源】:吴忠市委办公室